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最新动态

招生营销丨要发展,先“炒”起来再说 没有投入没有回报

0

笔者曾经有一段时间十分倾心于饮茶,也是因为喜爱饮茶的缘故,经常性地会关注到一些茶业界的新闻动态。记得2012年有一则新闻叫《天价熊猫茶,一斤22万!》,在网络上曾传得火热,引发了茶叶界与笔者长时间地关注。

新闻的大致内容是这样的,四川省一种叫熊猫茶的茶叶以每500219865元的天价在茶叶拍卖时被拍走,相当于每克440元,其售价超过了黄金。

那么,什么是熊猫茶呢?其不过是用国宝熊猫的粪便培育出来的茶叶而已,与其他品种茶别无二致。这很显然,好事者是以熊猫为炒作点,然而因为其天价令人瞠目结舌、熊猫茶的新颖、或者抱着看热闹的心情,“熊猫茶”已经吸引到人们的注意了。无可厚非,熊猫茶利用“国宝熊猫”、“粪便”、“天价”达到了迅速推广的作用,让人们在一瞬间认知到“熊猫茶”这个品牌,可谓名噪一时。

由茶叶界联想到如今我们的琴行业界,类似之借助各种噱头爆炒之现象可以说是几乎没有的,而琴行业却与茶叶界有着相似的前世今生。

茶叶界,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,饮茶可以追溯至数千年前,也有着良好的群众基础,或雅或俗,三教九流,曾无不以茶作为礼赠酬答的绝佳之物;琴行业,同样,有着根基深厚的文化积淀,数千年前其曾作为用以维护邦国稳定的重要精神支柱,某个时代,无论钢琴还是传统乐器,也都有着一大批的传承者与倾听者,贝多芬的《命运》《英雄》,伯牙的《高山》《流水》,坊间更是知者甚广。

然而,如今的琴行业,正如同前些年的茶叶界——假冒伪劣,打价格战,各自为政,墨守成规……等等,除此之外,更多的则是唏嘘叹息,好像还未及奔向兴盛的顶峰,便就显现了明显的衰颓,唯一不同的是,茶叶界已经开始觉醒,而琴行业界却还在沉睡。

13亿人口的庞大潜在市场基础,琴行乐器业的年营收额不过百数十亿元而已。这让身处业界的大多数同仁为之唏嘘感叹。是我们琴行业的资源消耗殆尽了吗?还是我们琴行业坐拥先天的文化优势,思维僵化了呢?

不,我想,这绝不是因为琴行的资源消耗殆尽的缘故,试想一下,单就培训而言,同样是做培训其他艺术类行业,一家“新东方”2012年的市值就达到近150亿元,几乎相当于整个琴行业的年总营收额度,而且我们琴行业还得算上销售才有这个数,这是一个多么让人汗颜而又感到讥讽的事实。十三亿人的潜在市场,语言舞蹈培训可以取之,书法绘画培训可以取之,跆拳道、柔道培训可以取之,为什么我们琴行则取之那般艰难呢?

那么,我们琴行业的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?不言而喻,问题出在思维僵化。曾有同事走访琴行,获悉到某琴行已有数十年的经营历史,据琴行的负责人说新中国成立前就开起来了,但仍然只有那一亩三分地。真可以说得上是“数十年如一日。”“敌不动我不动”。当然,我们听到更多的还有琴行间的“狠”拼价格,坐待客人上门,等等。其他行业间惯用的一些龌蹉的伎俩,在琴行业间也反复上演。

目前琴行业,身处世界经济寒流当中,前有渊薮后有追兵,怎么办?同是遭遇这样的情境的茶叶界给出了很好的榜样。

近些年来,茶叶界的一些很有远见的经营者在看到了庞大的潜在市场之后,正不断地向其他成功的行业经营者学习,不断地挖掘行业内的优势资源,从每一款产品的生产,产品的名称,产品的分类,产品的销售,再到产品的文化等诸多方面寻找各种噱头,各种“爆”点,开始对茶叶这样一种“慢销性”商品进行全方位的包装宣传,各种营销工作在行业内热火展开,吸引了人们的目光,创造出了更多的行业需求,拉动了行业的快速发展。短短数年,茶叶界总营收额度过千亿元,年营收过亿元的企业也是数十上百家。

因此,琴行业完全可以借鉴茶叶界的一些成功的案例,从营销的多个方面去为自己琴行的产品找噱头,找“爆”点,可以从产品本身,也可以从产品对文化的承载上,也可以借用其他知名人或物,也可以通过跨行业合作等等,先把自己“炒”起来再说。另外,太多成功的企业告诉我们,要舍得投入,只有几十万、上百万甚至上千万的长期投入,才会拓出一片琴行业的新天地。

海豚服务
关注微信 与客服沟通
提醒:登录,按照初始用户引导完成设置!
推荐使用:火狐浏览器
  • 联系方式
  • 周一至周五 09:00-17:00
  • 官方Q Q:1022716097
  • 官方微信:shhaitun168
  • 合作伙伴
  • 联系客服免费演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