您当前的位置:首页 > 最新动态

观点观察丨消费者是上帝还是朋友?我们该如何对待?

0

随着竞争越来越细化,所有的经营者都将“用户体验”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,不仅设计产品需要考虑到用户的使用感受,销售过程中也要让客户感受到尽量的舒适,所以有的门店中就会取消店员主动询问的动作。因为如果顾客真的没有购物需求,那么主动询问这个动作就会让他感到尴尬,为了不让顾客感到不适,那么店员就不再主动询问,这样一定程度上是可以获得顾客的好感的-等到下一次就会有机会成交。

这就是销售中对于顾客需求的一种极致化的表现,尊重你的需求,哪怕放弃我这单生意——指不定真的会有不明就里的顾客觉得你服务不周愤而离去。不要询问,这会让我感到尴尬——这就是顾客的一种需求,尊重了这种需求就会得到顾客的好感。

顾客有需求就满足,这是服务型产业的基本素养,当顾客的需求被满足,那么你会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,而有时候,顾客的需求根本就不需要得到满足,这样的需求产生不了任何实际效益,反而是在浪费资源,这样的需求就是“伪需求”。

 

低价与高价,需求和伪需求的转换

在琴行的经营中,或者在大多数行业的经营中,低价都会是一种比较有效的竞争策略,我们会普遍认为,低价会是绝大部分顾客的需求,但实际上,在很多的场合中低价是一种“伪需求”。

“你认为在一个高档的剧院中举行的音乐会,来那么多人听得津津有味最主要的原因是什么,或者他们愿意来听的原因是什么?”一位营销出身的老师问到,“演奏嘉宾很有名?音乐会氛围很好?都不是,主要原因就是那张高达上千的门票,就是那张高价的门票提升了正常音乐会的品质,也让听众的自我感受上升,如果同样的人马在同样的地方不收取门票你看会怎样?只要不是人人皆知的明星级别演奏嘉宾,请人都请不来。”

这种高价效应也在国外不同的地方得到了应征,一位著名的小提琴演奏家就做了这样一个实验:在人来人往的地道里悠扬的拉着小琴行——那是一把售价近百万美元的天价名琴,但是过往的人流中稍微驻足的人都没有几个,不管是衣着时髦的年轻人,还是成熟稳重的中年了,谁也不会多看演奏家一眼,最后结束时,演奏家收到的也不过聊聊几十美元,这个数字比一般的卖艺的没有多少,而要知道,邀请他演出的出场费是上百万美金。

而将这样的策略应用在琴行的经营中也能收到奇效,比如说,大多数琴行的试听课程都会实行的免费或者近似于免费的低价策略,但是效果却并不好,情况好的参与人员爆棚,但是留下者不多,情况不好的干脆请都请不来,为什么?免费的午餐引不起参与人足够的重视,大多数人抱着随意的心态,报名了有时间就去,没有就不去了,反正钱也不多了,或者听课的时候态度根本就不认真,因为反正很便宜,浪费就浪费了。

巴斯蒂安琴行最初的团购试听课就遇到了这样的问题,在网络上的试听课定价九元,报名的人很多,来的人却不多,就算是来了,也没有多少会转变成长期学员,于是他们改变了策略,9元一堂课变成了99元两堂课,价格贵了,虽然来的人的确是少了,但是转化率却变高了。

 

认准需求和伪需求

比如说曾经有手机厂商把“防水”和“防窃听”当做手机新品的主要卖点,这样的卖点就引不起共鸣——大多数普通人并没有防窃听的需求,打电话不就是那么一点家长里短,谁有兴趣谁听就是了。至于防水也一样,就算手机防水,应该也不会有人没事丢水里洗手机,不过当换一种定位时这些需求就可能会有用,比如说公司高管和政治人物高层,他们就可能会有“防窃听”的需求。

乐器也是一样,消费者的需求有哪些?我们提供的卖点哪些对于消费者来说是无用的?比如说“德国技术”这一卖点一定程度上就是无效的,毋庸置疑,德国技术是好的,但是如果做过市场调查就会发现,不懂钢琴的消费者对于德国技术并没有什么概念,也只能接受琴行的灌输,其实无论是德国技术还是英国技术,对于他们来说差别并不大,所以很多国内品牌的销量反而更加可观。还有一些需求是可以引导的,比如乐器考级就是一个琴行经营中被引导的需求,对于很多家长来说检验孩子的学习水平的方式有很多,但现在已经渐渐的变为统一的乐器考级。

 

需求和伪需求在作为一个企业经营者的决策中并不是那么容易发现,比如说在制定免费试听课的过程中就不会清楚,免费其实是一种“伪需求”,需要实践出真知。如果真要稳准狠的判断需求和伪需求,那么经营者不仅是要把自己想象成客户,还要做最基本的市场调查,拍脑袋做决策是不可能那么精准的。

海豚服务
关注微信 与客服沟通
提醒:登录,按照初始用户引导完成设置!
推荐使用:火狐浏览器
  • 联系方式
  • 周一至周五 09:00-17:00
  • 官方Q Q:1022716097
  • 官方微信:shhaitun168
  • 合作伙伴
  • 联系客服免费演示